第十六章 约战(上)

作品:《一品富贵

    那个俏娘子没有疯,宋九快要发疯了。

    三天后,在万众期待中,两个博士到来,他们不是私塾里的先生,不但是授课的,还寿方授课的,专授国子监的权贵子弟,博士本身就是八九品的官员。他们所代表的是宋朝最正统教育机构的教书先生。

    几乎在夹道欢迎中来到宋家。

    只有宋九一个心中忐忑不安。

    果然。

    读死书有多可怕,宋九心中是一清二楚,因此他讲课比较活泼,加上他只有十九岁,朱三二十一岁,而最大的学生二十三岁了,授课时得认真听讲,否则宋九也会训斥,但下课后嘻嘻哈哈,并且鼓励他们遇到不懂的,大胆提问。不要学多少知识,包括会计学,物格学,略懂一些皮毛就行了,但学了皮毛就得懂,就得会运用。这就是宋九的要求。

    两个博士看不下去,人还未来,先在客厅做手脚。正宗士大夫家中大门后是遮壁,转过遮壁才是正厅,但宋九父亲宋德以战功上位,是在后周战乱之时,也没有那么多讲究,大门与客厅相连,客厅的大门就是正门。门后是院子,院子后面是几间正厢房,再后才是真正的园子,一个小花园,只是宋九懒得打理,现在是乱草横生,然后是女眷住的地方。正厢房全部改成了教室,但原来正厢房边上的房屋是用来放杂物的,以及做饭的地方,与客厅相连。

    先是将杂物间与厨房间与正厅正式隔开,这个无所谓,宋九一个人吃饭,现在朱三掺合进来,于是两人吃饭。他姐弟四个,做菜手艺最好的不是大姐,而是宋九,宋九前世是驴友,也是吃货。见多识广,会弄一些这世间没有的菜肴,仅是熟练度略略比不上大姐。但一个人又是大男人的,就懒得下厨了,有时候到大姐那边蹭食,有时候买一点小吃随便凑合着,朱三来了,是两个人,于是朱三打下杂,宋九弄菜,两个光棍合伙打理着饭菜。也只是两人,就在厨房间弄,然后在厨房里摆好一张小桌子,做好了在厨房间吃,吃完了朱三洗锅洗碗。那个通道门留着也没有作用。

    改变的仅是睡房,从正厢房挪到后面房间,久没有人住,还是大姐与七姐过来打扫的,弄了整整一天,才将后面的几间房屋打扫干净。宋九卧室从原来他自己的卧室搬到原来大姐的卧室。这样一来,前面四间正厢房正好用来改成两间大教室。

    不要紧,但两个博士前面一来,后面就在客厅两边墙壁上挂上许多字幅。

    全是礼记曲礼上摘录下来的语录。

    象什么谋于长宅必几杖以从之,长者问,不辞让而对,非礼也。

    与长辈商议时,必须带礼杖前去,长者问,不做推让就回答是不对的。

    见到父辈的友人,不让靠近就不得靠近,不让退后就不得退后,不让提问就不得发问。而宋九恰恰鼓励学生敢于发问!

    曲礼主要讲的是从吃喝穿住行婚丧祭典朝拜用什么样的礼节对待老师、长辈、君王、父母、长者、同僚、妻妾、邻居与幼小。又酸又臭又长,八九千字有好几百条规订。

    这两位博士从中将几十条对待老师与长辈的礼法一起摘出,悬于两边墙壁上。还好,他们对十五条师规没有太排斥,不然就要让衙役连十五条师规也摘了下去。

    若按照这些规订来办,还有了那种活泼求学的气氛吗?

    宋九看着三个衙役在两个博士指示下挂曲礼语录,不知道怎么辨驳,请问小九,你连孔子都不尊重了吗!宋九发作不得,第二个冲突随之而来。两间教室,要扩张学生,对此河中百姓欢呼雀跃。宋九也高兴,在不损害本身利益同时,做点好事他还是喜欢的。况且受益的是街坊邻居。

    这种看山不是山的混沌美放在美术音乐上,无疑意境幽雅,事实在宋九眼中,画才是最美的艺术,西方画与西式插花一样,虽然热闹,但破坏了美的韵律。

    然而用在要求严谨数据的数理化上行不行?

    同样的还有中医,不能说它不好,在后世它里面的一些知识还不得不让世人承认它的效果,然而用科学去解释五脏属性,经脉络脉,阴气阳气,能不能解释得通?

    有算术书籍:孙子、五曹、九章、海岛、张丘建、夏候阳、周髀、五经算、缀术、缉古、记遗、三等数,这些书都是算术教材,并且是唐朝考试内容。

    但与韩延那道算术题一样,都是看山不是山的数术,大约以前的宋九还学过一些,现在的宋九一律舍去不用,而是用后世的小学知识代替之,初中的未教到,等教到初中的,最少好几个月过后,不用高中,只要学到初中数术,能考及格,在宋朝绝对是一流的算术高手,再粗懂一点会计知识,到哪儿都能混一碗饭吃,除非象宋九一心想做大土豪。

    两个博士又将这些老古董算术教材带来,放在课堂上教。

    不但教这些老古董,还教宋朝律法。

    人精力是有限的,宋九虽弄了五门课,每门课都为了实用而服务,现在让学子分去大量心思学宋朝法律做什么?难道以后让他们当千人恨万人骂的讼师?或者他们以后能做朝廷命官?

    宋九听了一会,暂时给了两个博士面子,隐忍不发,等下课,悄悄将他们喊到一边道:“张博士,燕博士,这些学子学了律法没有作用,还有那些数学,你们也别教,真不行,你们教他们多识几个字。”

    张博士道:“九郎,你是何意思,律法没有作用?当今圣上见到某,还待之礼仪,你居然说学律法没有用!”

    燕博士脸色更阴沉,道:“九郎,这么说,你比以前那些算术大贤都高明了?或者说你这个外夷学问比学问还更高明?”

    “什么外夷,它只是一个个简化的代号,便于计算。”

    “你以为我们不知道它是外夷数字!”

    阿拉伯数字不是阿拉伯人创造的,而是来自天竺,大食崛起后看到它好使,便将它拿了过来,慢慢推广到世界各地,不过中原文明太发达了,水往低处流容易,往高处倒灌反而不易,因此它出现在时间很缓慢。不过宋九弄出来,恰好京城有一些因各种原因来到京城定居掉筋教人(犹太人)。赵匡义不认识1234,挑筋教中有人能认识。

    至于英文字母还在搜查当中,所以燕博士一口一个外夷。此次争论无果,不但如此,他们还在课堂上放出一些风声,这些学子不是几岁孩子,有的二十岁左右,都懂事了,宋九传授的是外夷数学,并且两位博士来教导他们是朝廷意思,可能以后朝廷就在他们这批学子中选派一些人手为朝廷所用,用来做什么,两人一至守口如瓶。然后宋九在后面处处掣肘!

    前面略略放出一些风声,无数大妈大婶将宋九围住,小九,你不能不尊重长辈啊。小九,人家是朝廷博士,比你学问好啊。小九……

    甚至两个博士还发动学生,将后面的小花园整理出来,有时三两好友,坐在小花园的小凉亭上吃花领,不亦乐乎。再这样下去,整个儿就是鸠占鹊巢。

    两个博士学问还是有的,有时候听他们讲经义,包括朱三与宋九在内,也感到受益非浅,但想他们教的未教,不想他们教的却教得不亦乐乎。宋九忍无可忍,终于做出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