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约战(下)

作品:《一品富贵

    宋九做法很简单,写了三道数学题。

    被两个博士逼的,“无比悲愤”地写下这三题。

    第二天天未亮,学子们也未到,张燕二博士更未来,不是他们懒,他们家都在内城,走到河中要好一会儿。最让宋九气愤的是每当中午他与朱三将中饭做好了,二人大咧咧地过来蹭食。

    也无所谓,喧宾夺主都无所谓,可不能那样教学生!

    因此宋九用大白纸将这三道数学题写上,张贴在家门口外面的墙壁。

    贴好了,回去与朱三做早饭,朱三还不知道,配合宋九做早饭,一顿普通的面条,没有辣椒,但宋九用了秦辣、茱萸、芥辣、扶留藤做调味品,切碎,用滚油浇上,于是有了宋朝式的麻辣味道,下好后再滚上麻油、蒜泥、盐末、葱末,加上面粉让宋九发酵后反复,不但面条有咬劲,味道也是绝佳。朱三时常夸宋九若是开宽汤饼铺,食客能排队购买。

    宋九真动过这心思,他欠缺的是动手能力,却会许多这时代没有出现过的厨艺做法,不过真的开饭店,大姐会拼命的。做给自己吃吧。

    看到面条做好,朱三眼中冒着绿光。

    正当朱三往碗里放调料时,听到外面嘈杂声,他跑出来看。

    看到墙壁上三道数学题:

    两树距四尺八寸,六尺六寸处等齐悬长绳,绳垂,有幼儿,立于一树前一尺二寸处,头顶平绳,幼儿高二尺一寸,绳低处与地面高几何。

    三辆车同向驶行,正中牛车,十盏茶时马车追及牛车,又五盏茶马车及人力车,速度不变,牛车几时及人力车。

    作坊产某瓷,优率八成,一瓷盈利四十文,劣率二成,一瓷亏损十文,坊主烧四件瓷器盈利不少于一百文,准确概率几何?

    立榜一月,全解对赏绢五百匹!

    也就是将赵匡义赏赐给他的绢全部奖励出去。

    “贤弟,五百匹绢哪。”

    “对啊,若非是五百匹绢,他们为何不进来,一起围在这里议论。”

    围在的学子让宋九说得不大好意思,宋九又道:“无妨,若你们能解出来答案,我不会吝啬五百匹绢,相反的,我会感到很高兴。不过我在这里有一个忠告,眼下这三道题还非是你们知识范畴之内,只要这个书舍还在,以后你们会有人能解出来,但现在为它分了心思,耽搁学业,叫好高骛远,我不喜欢。”

    大家岁数都差不多大,虽然一个个吐了舌头进去,未必将宋九的话当真,继续坐在教室里议论。

    朱三还在看。

    对朱三宋九就不客气了,道:“朱兄,若是你能解出答案,我也不会少你五百匹绢。”

    说完窃笑进去。

    阴沉着脸走进去。

    宋九装傻卖疯,仍打着招呼。

    不愉快的一天过去,张博士想不出答案,但他有许多高智商,精通算术的朋友,于是聚在一起商议。

    渐渐这件事就传遍京城,许多人来看。五百匹绢,能买三千石大米,值得许多人为之动心思。连宋朝最尊贵的那个人也将三司的官员喊来,三司就是替国家理财的,如何理财,就是将财物账款掌握清楚,现在一个小子出了三道题,并且坚称它有答案,诸卿,你们也来解一解……

    ……

    三道题不知难倒了许多人,十几天过去,终于有人弄出来第二道题答案,十五盏茶,牛车就会追上人力车。然而第一道第三道题还是没有答案。

    算术没有经义重要,但肯定比长短句(词)重要,渐渐再度引发轰动。

    甚至赵匡胤兄弟在背下作出承诺,谁能解出来,朕再赏五百匹绢。不然不行哪,不能若大的朝廷,那么多掌管账薄的官员,让一个无赖小子比拼下去。

    多么一个大好的露脸机会,但这个看似的机会,让无数官员与小吏每日愁肠百结。

    河中消息闭塞,不过事就是从河中起的,大姐开着酒栈,南来北往的人多,甚至有一些客商也跑到苦井巷去观看,去冥想,然后跑到大姐酒肆里吃酒议论。

    大姐同样得到许多消息,一个月时间未到,可十几天过去,还是无人解出,至少证明弟弟在算术造诣上很深了。

    她高兴之下来到娘家,反正不远,倒是五姐嫁得有些远,在朱雀桥爆内城区,不能时常走动。

    看到大姐来了,两个博士也不作声,时间过去一半,一月后若解不出,不用宋九为难,他们也要离去。宋九迎了过来。

    “小九,今年春天你科举去,清明节未去祭拜父母,冬至我们姐弟一道去祭拜。”

    “行啊。”

    “若父母看到你今天出息,九泉之下该瞑目了。”大姐欣慰地说。钱不钱的不要紧,如今弟弟开办学堂,开封府的五品官都来了几趟,而且出碘目居然整个京城都无人解得出来,多长脸啊。

    “这叫什么出息?”

    “你看你这什么都不在乎惮度。”

    “是。”

    “这是父母在九泉之下保佑你,才让你开窃的。好好用功,明年再去科举,说不定就能考中进士。”

    提到科举,宋九立马愁眉苦脸,宋德坟上的青烟冒得有八十丈脯自己也不得中啊!正在说话时,美女来了。

    真正的士大夫家,开门很有讲究的,中门大开,中门半开,中门开缝,开角门,甚至开后门,来什么人开什么门,现在宋九家为了方便观摩学习的人,终日中门大开。两个博士知道规矩,可宋九是士大夫吗?

    两个美女站在门外,宋九不讲究,河中来学习的学子不讲究,两个少女讲究,门虽开,没有进来,而是敲了的边缘,脆声问道:“请问这可是宋九郎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