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信(下)

作品:《一品富贵

    “你啊,有时候机灵古怪,有时候呆得象头鹅,”玉苹拿出手帕,一边替宋九拭汗一边说道。

    宋九心道,不是我呆,难道我不懂,是我不能给你做出承诺。但玉苹越是如此,宋九越是不好意思开口。

    这一烧烧了很久,恐怕是宋九有生以来,第一次替这么多人做饭菜。好在这段时间基本就在家里做饭吃了,吃饭的人越来越多,朱三、四个画匠、两个博士,俨然一大家子,宋九手也比以前熟练。

    朱三去买菜,古怪的菜一律不买,多是羊肉、牛肉,少量猪肉。也就是北方人正统吃的荤蔬。但不妨碍宋九做出新意,米粉蒸羊肉宋朝有吗?豆腐羊肉卷宋朝有吗?西式牛排宋朝有吗?东坡肉宋朝有吗?有,未出来。

    而且早上只吃是半饱,闻着菜香,一个个觉得格外饥肠辘辘,不要说美味,只有烧得不差,上来就是美味。况且他们都是武将之后,多是大块头,饭量大。宋九菜上得还没有他们消灭得快。

    看到他们一边赞一边风扫残云,宋九道:“敢情都是吃货。”

    直到第八道菜上来,大家才将速度放下去,相互行令吃酒。忽然符昭寿叹道:“这娃命苦啊。”

    曹璨问:“那个娃?”

    “小九啊,菜烧得味美,这是练出来的,小九打小死了父母,自己一人做饭洗衣服,这才练了好手艺,美味背后是辛酸哪。”

    韩庆朝说道:“不对,就是九郎打小烧菜,这些都是美味佳肴,若数苦日子,如何练这些上等食材?”

    “韩大郎,你这就不够意思了,难道人家孤儿一个不苦吗?”什么德性,较真啊!

    玉苹端上来一盆菜劝道:“你们都别争,九郎天资英慧,十四岁得中举子,可惜后几年礼部试名落孙山。与才华无关,乃天运不足。做菜也是他奠赋。不过他打小死了父母,只留下一个空宅子,是很苦。”

    这话说得中听,燕博士道:“宋九郎天资是不错的,老夫也承认,可惜,他将天资一起用在歪道上。”

    燕博士的话大家一起无视,何谓歪道,难道之乎者也掉书袋子才是正道?若那样,宋九做山珍海味请他们来也不会来。美味佳肴,还是小九做出来的美味佳肴,一种新奇好吃的果子,本是快事,偏偏席间坐着两个又酸又腐,吃着喝着还讲着风凉话的臭书生!大刹风景,大刹风景。渐渐感到不饿,精神抖擞,开始拼酒。一直吃到下午太阳偏西,一半人歪歪斜斜地叫马车,这么多人得多少马车?在河中哪里叫到,还是两个画匠过了便桥,从河北喊来几辆马车将一行人送回去。

    宋九写信给潘美。

    河洲的那边事十分重要,潘怜儿的事更重要,河洲那边拖上一段时间不要紧,潘怜儿一天也不能拖。等潘美将彬州拿下,张潘两家将亲事议定,到时候一点希望也没有了。

    文章写得好坏,几人皆不在意,虽粗糙,还没有到惨不忍睹地步,关健是这个内容。

    宋九听到符昭寿说潘美马上攻打彬州,当时想到宋朝南方的历史,他学的历史课上肯定没有多写,但架空小说里大书特书。往后宋朝南方也是多事之秋,动乱不休,专家说宋朝苛政,被几个写手怦击专家是砖家,因为宋朝对生徭根本就不征税,熟徭只征一个身丁米税,多少,一丁三斗三千,大户两三丁,小户仅一丁,一户一年平均只纳五六十斤粮食,这也叫暴敛,宋朝几十万兵士,几万官员,干脆一起上吊自杀算了。

    于是写手化成专家分析,宋朝也有责任,可能会有暴吏,但哪里没有贪官暴吏?那怕河南京畿要地也会有。与暴政无关,不但税不重,相反的过年过节,朝廷还会拿出钱帛送脑白金娃哈哈。这个错,是没有引导,而是放之自流,于是没有商贸,没有文化,没有经济,没有粮食,又穷又饿,能不乱吗?小者与奸商勾结,走私私盐,损害国家盐专营,大者直接组织人马出山抢熟徭、汉人,甚至他们不耕不织,将勤快的汉人抢回深山当成牛马,替他们服务。朝廷不管,越来越过份,一管管得不好就作乱。

    专家未必是砖家,写手未必是专家。所以宋九要看潘美的家书。

    有点相像,写的时候还是小心翼翼,这不是算术,不是物格,竖铂不是他眼下能干涉的。

    然而就是这封信,让君臣一起慎重。

    如宋九所写,南方潮湿闷热,又有瘴疠,山高林深,真的不大好管。李处耘捅马蜂窝,但不能将李处耘杀死,君臣也要想办法如何使南方迅速安定,包括南方徭人、蛮人、夷人、峒人。成功的,诸葛亮,失败的,唐明皇时候。失败的例子就寿吏直接插手,造成大理各部不服,六诏联手击败唐兵,这也是唐朝衰落的前兆。成功的例子,诸葛亮用孟获治南方,以夷制夷,由是蜀国一代,南方一直很太平。因此一致使用诸葛亮的办法,朝廷对蛮夷地区不管不问,由其自生自灭,以免产生意外的矛盾。

    都感觉到这样处理有些不大好,可没有好的借鉴,只好采用这种办法。

    宋九这封信替大家开阔了第二个思路,教导百姓耕织,开通道路,兴办教育,发展商业,清理瘴地,看上去五条很大,实际用钱不多,也确实利于以后进行管理。

    也就是将这些不同部族最终象汉化鲜卑人那样融合到汉人这个大家中。宋九说的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文化冲突,大家仅是一笑而之,若那样,契丹治下汉民为何安定?鲜卑慕容如何将北魏延续了很长时间?

    他们没有想到这两件事的背后,甚至为以后高梁河战役挖了大坑。

    不是赵普他们不聪明,有时代的局限性,再聪明也不行。

    赵匡胤道:“这小子倒也不能小视。”

    连赵普这一回也不得不承认,至少在政治嗅觉上这小子不简单,摇了说:“可惜了人才,此子虽有才情,却贪婪好色,胸无大志,若陛下赏他一个七品散官,臣估计这小子能乐得一夜睡不好觉。”

    几个人全部大笑,赵匡义也笑,赵普评价不脯但这个评价不可谓不中肯,就象这次,若不是为潘家那个漂亮的小娘子,他能好墟潘美出主意?

    然后又看着这封信,非是玩笑,宋九轻飘飘几百字弄出来,若要采用,意味着南方整个政策将要做大变动,若不采纳,这封信的最佳处理办法就是扣克下来,不让潘美看,以免潘美与丁德裕在前线分了心神。治大国若烹小鲜,这样的大的民族政策调动,能不慎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