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悬赏

作品:《一品富贵

    天空变得惨淡,风声渐渐呼啸起来,云儿也黄了,蔫蔫的耷拉着脑袋,无力地在天空中慢卷着。

    难熬的冬天就要来到。

    宋九买来许多木炭,分的蝎多,授课时间也少了,本来宋九想放一个三九假,从二九放到四九末结束,燕张二人不同意。这个冬天还得要授课,宋九没办法,只好买来许多木炭。似乎从徐州那边找到了两处煤矿,不过储藏量不大清楚,想要开采也不是很容易。另外就是火药的问题,这个必须由朝廷来生产。接着一个问题接踵而来,那就是制度。

    新技术将会引起一系列的变革,例如铁矿石必须统一冶炼,再也不能象过去那样到处挪小炉子,私人成本也不可能实现做高炉,还有火药的配制使用。

    无论是宋朝此时的“配额制”,或是以后的二八分制,都不大适合。

    用什么样的制度,君臣还在考虑,也要看,若是宋九真的能将好钢好铁弄出来,制度必须全部改革。

    因此徐州那边的煤矿还在勘探。

    河北山东的一些煤多在山区,运不出来,宋九这个冬天只能继续用木炭取暖。

    几车子木炭运来,宋九喊学子过来,将木炭搬到杂物间。

    一个衙役进来,说是赵匡义喊他去开封府。

    宋九来到开封府,赵匡义是在偏厅接见他的,首先就问:“你那个河洲怎么赚钱?”

    画子一张又一幅贴出去,是在御街的另一面。这件事在京城引起轰动,比范质死还要轰动。范质死了,赵匡胤悲叹,录其子,但他一死,背后会引起一系列的政治洗牌,这是明面上看不到的。前三张是书院的画,又占了三张,意思一是码头,二是书院,这是替朝廷办事的,以免让一些穷儒不高兴,找自己的麻烦。

    依然是远景图一张,近景图两张,但与河中这个私人书舍不同,那是正规教育,一年级六班,每班不得超过五十人,现在一班六十七个人,太挤了,二年级五班,三年级四班,考虑到一些学子等不及三年,一年发一次毕业证与结业证,只是会标注那一年级毕业的,还有两班,一是学士班,一是硕士班,前者是两班,后者只有一班,属于培养真正学者的地方。四层楼,每层七间房屋,余下的房屋当成资料室与先生办公室。

    不仅有教习室,还有食堂、图书馆、寝室、场、球场,一些假山与风景区,以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苗圃与试验区,面积也不小,占地一百多亩。环境优美,风景秀丽,还有一些古怪的建筑。总之,一切为了美化,所有的建筑都会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包括寝室,上下四间床,还有写字桌,以及梳洗地方。

    出来后,朝廷正头痛以后太学怎么建造,有人几乎不顾廉耻,差一点请宋九用这个书院做样本,替朝廷设计。

    但这个教室出来后,能明显看到一样东西,琉璃,确实就是琉璃,好大块的琉璃,居然用它做窗户,还是大窗户,这得花多少钱啊?

    “就是以参赛队伍开输赢,吸引百姓下注。”

    “斯文扫地!”

    “二大王,何谓斯文扫地,那只是一种经营方式,没有它,百姓照样玩着花样赌博,就是燕博士与张博士那样方正的人,偶尔还开两个小赌,赌几个小钱。只是它将赌博商业化,并且未来会化为税务为朝廷所得。”

    宋九抛出来,就是借赵匡义的嘴传出去,知道它会赚钱,就有人会投资入股,有了钱,慢慢一栋栋建筑建起来,房子才能卖出去,本钱也就来了。反正时间不急,有十年时间,足以将河洲建设完毕。还有一个背景,那就是宋朝大臣多经商,也赌博,虽朝廷禁止过,不管用,朝廷在下令禁赌,宰相章得象却与杨亿、李宗谔那边在豪赌,一夜输了三十万,第二天又来,赢了一奁金,第三夜又输了。最大豪赌是赵旦与赵顼赌打球子,赵旦输了,继续执行新法,赵旦赢了,停止变法。结果赵旦输了,继续变法。无法禁。

    宋九说的商业区,交税是借口,实际诗开化,合法化,反正也禁不了,不如疏导。自己赚钱,朝廷也得钱。现在暂时还未下禁赌令。

    赵匡义感到很不安,走来走去。

    宋九道:“二大王,治水是疏好还是堵好?臣也只是一个微臣,这段时间累坏了,小小地为自己,更多的却是朝廷得利,想臣做范相公,也勉为其难吧。”

    这才守健,如果宋九一点动力都没有了,那能如此拼命?

    赵匡义哑然失笑,道:“听说那边的事研究得差不多?”

    “算是差不多吧。”

    “试验的地找好了,在陈留县西北,离东水门仅二十几里路,你什么时候过去?”

    “让臣过去,朝廷必须准备一些物资,”宋九讨来笔墨纸砚,写下一连串物资与数量后,又说道:“另外还给臣几天时间准备,这一去会是很长时间,臣必须准备一些教材,让学子自学。”

    “学骑马吧,不远,有官道,骑官会很快的。”

    “就是骑马,臣也要学几天,不然骑不来。”

    “好,我给你几天时间,但事关重大,不可儿戏,”赵匡义又看了看清单,不由皱眉头,上面的一些物资会花许多钱帛的。

    “臣知道。”宋九告退,实际赵匡义不催他,也得要抓紧了,一旦冷下来,其他的无所谓,那个高炉就别想了。朝廷十分重视,各种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向那块盐碱地,宋九却让人在相国寺、潘楼前贴出几张告示,寻找一种宝石,样式写得含糊,只说了很透明,再写了一个标志,那就是可以用它来轻易地划开琉璃。若有,愿出相当于宝石十倍的价格购买之。许多人未想到,琉璃有什么坚硬的,只有少数人才想出来,这是划,不是摔。这个东西似乎也有出产,不过现在肯定没有,要有是天竺,若没它,接下来有点不大好玩。